成交下滑 楼市降温成定局?国土部称要防范楼市快速下跌

2016-11-02 10:30:36    来源:楼盘网


10月份是房地产市场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,但是今年“银十”不再。从10月楼市数据看,成交较同期略显清淡,购房者观望情绪愈加明显。专家认为,房地产销售增速或在四季度加速回落。预计2017年上半年市场需求可能同比萎缩近40%。


楼市“四小龙”成交下滑明显


“从重点城市周度成交情况看,交易下滑三至五成是大趋势。”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表示,明年市场降温是大概率事件,且短期内一二线城市的调控高压不会松动。


在新一轮调控政策里,北京的政策最为严格,其效果在10月份也表现得最为明显。根据数据显示,截止到10月30日,北京市10月新建商品房住宅签约3298套,是2月以来的最低点。供应量减少64%,成交量下滑41%。与此同时,当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35449元/平方米,环比下降3%。


分析师预计,北京房价四季度涨幅将明显放缓,在自住房大量供应后,部分区域的价格很可能出现调整。北京调控政策对中高端市场的影响较大,将导致豪宅入市难度增加,特别是地王项目,取得预售证难度加大,有可能导致市场降温。



不只是北京,进入10月份后,今年楼市曾一度火爆的“四小龙”——南京、苏州、厦门、合肥的商品住宅销售量全面下滑,市场降温趋势十分明显。数据显示,9月份南京商品住宅日均销售环比下降54%;苏州环比下降62.2%;厦门环比下降68.4%;合肥更是从9月下半月就已经开始下滑,环比下降了77.4%。


从全国市场看,30个大中城市数据也出现下降。其中,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98万平方米,占总成交面积比例为32%,比前一周下降约15%,同比下降约18%;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250万平方米,占总成交面积的49%,比前一周下降约14%,同比下降约30%。

缓解房价上涨,还需治本之策

目前房价高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区域资源分布的不平衡。比如说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,大量的年轻人还在往里涌。为了事业的成功,他们宁愿忍受很高的房租,推动着房价上涨,反过来还支撑了房价的上升,这是第一个因素。


与此相反的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在流失,房租在下降,空置业提高,房价上不去。同时,大量的货币存量在经济体系里面到处游逛。一会儿进入到股市,一会儿进入到房地产,一会儿冲击我们的汇率,这又是一个背景性的长期原因。


目前这一轮的20多个城市的限购政策,应该说短期内能够缓解房价上涨。但从根本上化解这个问题,还需要人口的流动和房地产供给要配合,同时,货币存量也要放下来。



易居执行总裁丁祖昱表示,限购令直接削减了需求基数,限贷升级则加大了购房成本,预计将有越来越多购房者选择观望,四季度成交量同比下滑已成定局。从之前深圳、苏州的经验来看,一旦调控真正到位,月成交量下滑幅度可达五成,如无其他利好刺激,市场成交至少会保持一到两个季度的低位。


中原地产张大伟也认为,部分城市因为限购末班车效应的集中签约释放后,市场开始出现调控导致的成交下调现象。在他看来,网签数据尚不足以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,“据大部分大型中介公司及开发商调查,本次新政影响下,一二线城市10月份成交量环比跌幅超过4成,市场正在快速降温”。

重手结构调控  预计四季度进一步回调

从银监会到地方层面,都开始明显收紧房地产信贷政策。如果未来信贷全面收紧,房地产市场将告别价格快速上涨的时代。


针对四季度的房地产市场形势,张大伟分析,以北京市场为例,网签数据预计到11月才能全面反映出政策结果。预计北京房价将快速降温,四季度涨幅将明显放缓,在自住房大量供应后,部分区域的价格可能出现调整。



临近年底,各商业银行普遍面临信贷额度不足现象,放贷周期增长,因此到年底之前大部分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将进入低迷周期。受成交量影响,成交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在年底之前也将被终结。不过长期来看,成交量价的走势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,信贷总量是否纳入管控范围将为未来楼市的走向提供风向标。

房地产供应或创六年来新低

成交量是一个直观数据的显示,土地供应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。业界一直将土地类比为房子的"面粉",面粉供应的多寡将影响到未来房源的供应。而今年的房地产用地供应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。


数据显示,今年1-9月,住宅用地供应4.79万公顷,同比减少8.4%;商服用地供应2.32万公顷,同比减少6.6%。



国土部调控和监测司人士表示,从结构来看,住宅用地占房地产用地比例呈现趋稳态势,但从现状来看,2016年的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可能连续第三年下跌,甚至可能创下2010年以来新低。


国土部人士表示,下一步要坚持"因城施策,分类调控",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,督促和指导各地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,适时采取宏观调控,通过密切跟踪市场动向,及时分析研判;合理编制和公布供地计划,稳定市场预期;加大土地供后监管,促进有效开发;主动信息公开,加强舆论引导等措施,有效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
分享此文章 链接分享 二维码分享

扫码查看资讯详情

责任编辑:

免责声明: 凡本站注明 “来自:XXX(非楼市网)”的楼讯稿件和图片作品, 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如有楼讯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本站。

房产知识有疑问?专业的置业管家将为您答疑解惑!